首页 学会之窗 政法要闻 学会动态 学会公告 法律法规 法学研究 法治文化 他山之石
最新公告:
[2024-04-25]宝鸡市法学会关于转发省法学会《关于征集第十九届“西部法治论坛”论文的通知》的通知     [2024-04-11]关于征集首届法治宝鸡论坛论文的通知     [2024-03-12]关于印发《宝鸡市法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》的通知    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学会动态
凤翔县法学会坚持“三个融合” 推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
时间:2019-09-09 08:50    作者:张莉   点击:
    今年以来,凤翔县法学会认真贯彻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法学会部署要求,以凝心聚力服务民生为方向,以积极服务三大建设(平安建设、法治建设、基层群众)为抓手,强化党建引领,坚持法治思维,创新服务方式,做好“三个融合”文章,努力打通过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法律服务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    一、坚持党建引领与法律服务融合,创新推出“党建+基层治理”、“党建+社会公益”模式,把法学研究领域加强党的建设延伸到镇、村(社区)。
    坚持以党建促会建。认真贯彻落实《关于加强全县法学会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勇于创新、主动作为,与城关镇凤鸣路社区党总支持续开展城市基层党建“共驻共建”活动。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各类义务法律咨询服务、法律援助活动。4月23日,邀请“县法治宣讲团”成员,在凤鸣路社区开展“家风家训专题家庭教育讲座”。现场为党员和群众代表发放了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手册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,为凤鸣路社区党总支赠送了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策法律汇编》。活动开展以来,共接待来访群众 123人,解答法律知识、解决问题131个。发挥党员律师模范作用,在线解答法律咨询、调解矛盾纠纷120余次,既促进了业务发展,也提升了法律服务质效。
    二、推进法律服务与行业调解融合,发挥 “一县一所(法律诊所)、一镇一室(法律诊室)、一村(社区)一站(法律驿站)”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平台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。  
    坚持“融合化、实体化、信息化、专业化”原则,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,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个(县法律诊所),镇法律诊室12个,村(社区)法律驿站160个,镇、村覆盖率达100%。按照县法学会深化基层法治服务的要求,加快县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法律服务机构建设。依托“县法律诊所”10个会诊室,开展“全县法学法律专家库”成员到县“法律诊所”座诊轮训学习活动和“法学沙龙”研讨活动,通过开展案例分析、座谈交流、经验介绍等多种方式,对行业内“息访维稳”发挥了积极作用。目前,参加轮训的人员达20余人,已办理群众来访接待49件,重访信访事项37件次。其中物管纠纷5件,房屋交易类4件,劳动争议类5件,医疗纠纷类5件,民生维权类8件,涉法涉诉类10件,促使信访问题依法依规、及时有效化解。根据《凤翔县法学会调研工作联系点制度》要求,紧密结合 “讲政治、敢担当、改作风”专题教育活动。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政治引领方面的主导作用,建立县法学会会长、副会长包抓联系镇工作机制。县法学会会长、6名副会长各确定联系包抓1-2个镇,结合业务工作,每月到联系包抓镇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,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困难问题13件。在矛盾纠纷较突出的镇、村(社区),为防范扶贫开发中的法律风险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78件193人次。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,彰显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
    三、注重社区建设与法治理念融合,顺应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发展要求,建设“法治文化墙”、“法治文化一条街”“法治家园”。
    结合新时代文明家园、法治家园建设,配合县司法局在全县12个镇、村(社区)共建设“法治文化墙”、“法治文化一条街”25处。2019年,持续立足“法律性”“公益性”“中立性”和“服务性”工作定位,继续依靠县法学法律专家库人才和社会各界贤达,采取购买社会服务奖励激励机制,在全县推广“矛盾纠纷化解人人乐工程”的“凤翔模式”, 将全县历年来的56件信访积案,按照问题难易程序和工作付出大小分为ABCDE五个类别。通过双向选择,量化案件化解标准,以县“法律诊所”、镇“法律诊室”、村“法律驿站”人员为基本力量,动员和激励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,实施多元化解“人人乐”工程。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信访代理、信访听证、法律咨询服务、法律援助、购买社会服务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、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等工作。目前,已成功化解长达10年以上的疑难信访积案12件,奖励资金3.1万元。营造出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维护权益靠法”的浓厚氛围。结合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,将涉及婚姻家庭、物业管理等宣传小手册发入到群众手中,在村、社区实现了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覆盖,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去处,社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