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学会之窗 政法要闻 学会动态 学会公告 法律法规 法学研究 法治文化 他山之石
最新公告:
[2024-04-11]关于征集首届法治宝鸡论坛论文的通知     [2024-03-12]关于印发《宝鸡市法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》的通知     [2023-04-28]关于征集第三届“苏区法制研究论坛”论文的通知    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他山之石
江苏省南通市法学会探索“四五四”工作法助推工作创新发展
时间:2021-07-29 14:16    作者:网站管理员   点击:
    近年来,南通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,充分发挥“桥梁”“纽带”作用,探索以“突出四个导向、建立五支队伍、强化四项建设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四五四”工作方法,团结凝聚各行各业的法学法律人才,为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,助推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。
    一、突出四个导向,吸纳各方人才,最广泛地把法学法律人才团结凝聚起来。确立“扩面、提质、增量”的思路,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到法学会来。一是突出政治性。坚持法学会姓“党”这一根本,发展会员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申请入会必须有老会员推荐,由所在单位考察把关。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,实行“双联审”制度,凡有政治问题的一律不批准入会。提高党员法学法律人才的入会比例,会员中党员占比达80%以上。二是突出专业性。新发展的3000多名会员中,拥有硕士学历407人,拥有法学博士学历10人,行政执法机关、司法机关、律师行业的会员占比70%以上,形成一支拥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会员队伍。三是突出广泛性。面向行政执法、法律服务、高校学者、企业法务、社会组织等五大主要群体发展会员,突出“两个注重”,即注重把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外法学法律工作者吸收进来,注重把各级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吸收进来,拓宽参政议政、资政建言的渠道。四是突出群众性。把法学会的根深植于群众之中,在乡镇(街道)建立法学会工作站,大力发展以基层人民法庭、派出所、司法所为主的乡镇站所一线执法人员,在平安建设、社会治理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法律知识的老干部、老党员、网格员入会,提高一线人员的入会比例。
    二、培育“五支队伍”,强化实践锻炼,为每名法学法律人才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。挑选法学法律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组建五支专业队伍,为他们参与法治实践提供社会舞台。一是建强资政建言队伍。建立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,入库专家180余名,为市委市政府推荐法律顾问14人。参与《南通市濠河风景区管理条例》《南通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》等13个立法项目的调研、起草,参与市政府40余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论证,形成人大代表议案或政协委员提案10余件。二是培养法学研究队伍。建立学术研究激励机制,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所涉及的法律难点问题,组织开展法学课题研究,并给予2000至20000元的课题经费支持。建立学术指导和咨询委员会,全程负责课题组成员的咨询、指导、督查。五年来,被设区市以上立法、司法、执法机关采纳和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采纳的法学研究成果80多项,承担地市级以上单位组织的法学研究课题196个,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718篇。三是组建法治宣讲队伍。成立由176名专家会员组成的“江海法治讲坛讲师团”,开展“百名法律专家千场报告会”活动,每年组织法治宣讲报告会1000场次。实行“菜单式”服务,乡镇、企业、社区、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“点将”。四是选好专家诊所队伍。组建市县两级法学会“民主与法制〃法律专家诊所”,挑选160名来自司法机关、律师法务、高等院校的专家会员,采取坐诊、问诊、巡诊、会诊等形式,参与社会矛盾化解;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,畅谈工作体会,交流个人感想,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体现自身价值。“专家诊所”工作得到中国法学会领导批示肯定,被评为南通市法治惠民实事项目。五是建立执法评查队伍。率先在全省开展独立第三方参与执法司法监督实践,挑选30名法律实务界专家会员,组建案件评查团,评查执法司法案件1000个。组建200余名会员组成的企业总法律顾问团,开展“法企同行”活动,深入1400余家企业举办专题法律风险防范讲座1800余场(次)。
    三、加强四大建设,强化政治引领,确保法学法律人才队伍充满发展活力。通过优化会员服务,搭建交流平台,强化人才培养,倾力打造有温度的“会员之家”,法学会的向心力、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。一是加强党委建设,强化政治引领。市县两级法学会全部建立党委,在研究会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,充分发挥“红色引擎”功能。对举办的各类法学论坛、讲座、年会、报告会、研讨会,建立意识形态管控的政治提示、主题把关、派员参与、事后纠偏四项制度,不断增强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。二是强化学术平台建设,激发整体活力。指导所属16个研究会和59个县级研究会,采取省市联办、市县联办的模式,举办各类学术交流。指导县(区、市)法学会按照“一地一品牌”思路,精心打造如东“扶海法学沙龙”、如皋“雉水法治讲坛”、通州“南通州法治沙龙”、崇川“法治开讲”等法学交流平台,形成法学研究交流整体效应。三是优化服务机制建设,打造温暖之家。在各研究会建立“会员之家”,根据会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“小家”。推荐会员参加各类评先评优,推荐政协委员、法律顾问人选等,为会员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。组建会员QQ群和微信群,加强沟通和交流,倾听建议和呼声。及时上门慰问生病住院和家庭变故的会员,让会员感受到来自法学会组织的温暖。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增添发展后劲。先后委托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大等高校对骨干会员分批培训,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社会治理调研基层行活动,让他们走出教研室和办公室到实践一线体验、感受和思考。通过树立典型、表彰先进来激励广大会员,开展“法学之星”宣传推介。2020年表彰30个先进集体、70名优秀会员,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。